南北混戰(zhàn):“稻香村”商標真相撲朔迷離
人民網(wǎng)北京2月10日電(趙竹青)“稻香村”是我國食品界的老字號、知名品牌,每到逢年過節(jié),許多假冒“稻香村”的元宵、月餅等產(chǎn)品便紛紛“傍大牌”,魚目混珠進入市場。在消費者需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去區(qū)分假冒“稻香村”的同時,不曾想,即使正宗的“稻香村”品牌歸屬權至今仍有爭議。
南北“稻香村”之爭
爭議來自一南一北兩家“稻香村”——蘇州稻香村食品工業(yè)有限公司(下稱蘇州稻香村)與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(下稱北京稻香村),雙方曾多次因“稻香村”商標權歸屬問題對簿公堂。
這兩家“稻香村”均經(jīng)營南味糕點,并且各自有相當穩(wěn)定而龐大的受眾群。北京稻香村主要經(jīng)營范圍在北京,擁有遍布京城的100多家連鎖店;而蘇州稻香村主要經(jīng)營范圍在南方。
“稻香村”作為我國知名老字號,起源于蘇州。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的“蘇州稻香村茶食店”。隨著名氣日盛,清末民國時期,蘇州稻香村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設“分號”,這其中就包括保定和北京。
上世紀80年代,“稻香村”作為我國最早的一批食品商標獲準注冊,持有人為保定稻香村,類別為“糕點”,設計為當時流行的“圓形印章型”。2004年,保定稻香村將之轉讓給蘇州稻香村食品公司。期間,北京稻香村曾與保定稻香村簽訂協(xié)議,被許可在糕點品類上使用“稻香村”商標。
五年后,蘇州稻香村公司欲更新產(chǎn)品形象,啟用“扇形稻香村”商標,不曾想,這一自家商標的正常更新?lián)Q代,卻在注冊之路上遭遇諸多坎坷。這讓蘇州稻香村大為困惑。
這種阻力源于另外一個商標的存在。原來,北京稻香村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曾在“糕點”等商品上申請注冊“稻香村”未獲批,轉而注冊了“三禾”商標,并在“粽子”等相近品類商品上注冊了“稻香村”書法字體商標。幾年后,北京在其“稻香村”書法字體的前方冠以“北京”字樣,重新注冊了“北京+稻香村” 商標,該商標的注冊范圍涵蓋了“糕點”品類。
在“扇形稻香村”公示期內(nèi),北京稻香村公司提出異議,認為“扇形稻香村”商標與其“粽子”等商品上注冊的“稻香村”構成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。最終,“扇形稻香村”商標的注冊被駁回。在經(jīng)歷了多次反復上訴之后,該商標至今仍未能獲準注冊。
“最受傷”的是消費者
蘇州稻香村質(zhì)疑商評委在“扇形稻香村”與“北京稻香村”商標的審批過程中,采取了不同的標準。這一觀點得到了多位商標專家的支持。
北京務實知識產(chǎn)權發(fā)展中心主任程永順認為,出現(xiàn)這種狀況,確實是不公平的,不僅商家頭疼,消費者更是被無辜殃及。
“這一現(xiàn)象存在于很多老字號中,大多屬于歷史遺留問題。”他表示,在過去,商標批準是依靠“手檢”,因此確實會出現(xiàn)這樣“時嚴時松”的不同標準,像“稻香村”這樣的案例也不在少數(shù),比如知名品牌同仁堂、亨得利、張小泉、冠生園等,其合法商標擁有者均不只有一個。最終,很可能導致多個商標共存的局面,導致消費者的混淆誤認。
專家認為,類似“北京+稻香村”這種商標本不應獲準注冊。因其可能引發(fā)類似的“地名+稻香村”申請注冊之風,會嚴重擾亂正常的市場環(huán)境。
商標混戰(zhàn)何時止?
“老字號的統(tǒng)一,其實是蠻重要的!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建民認為,商標若不能做到排他,就會繼續(xù)混戰(zhàn),最終導致商標被淡化。
她認為,稻香村商標存在的前提已經(jīng)亂了,最理想的狀況是“回到原點”,但她同時也承認:沖突是歷史形成的,回到原點“很有難度”。但如果要共存,就必須要有很大的區(qū)分度。
那么,對于類似的“歷史遺留問題”應當如何妥善處理?中國科學院大學法律與知識產(chǎn)權系主任李順德認為,畢竟,目前北京和蘇州都做得很大,再斗下去不是一個希望的方向。他認為,應當向前看,從“如何讓這個行業(yè)發(fā)展得更好”這一角度出發(fā),全面、審慎、充分地論證,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。